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重游
而我,总是觉得对一个城市,地方的看法会随着时间,历练,要求,喜好而改变。下一次的重游,未必寻回上次的感觉,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只知道重游,定得抱着随意的态度,才不会有重重的失落感。
我在近几年,凑巧的一直在重游着一些城市。
相隔四年,又回到了欧洲,虽不是旧地重游,难得还是踏在同一个大陆上,感受着同样的文化冲击。
阔别三年,将重回泰北清迈,而这次,只为了追逐只有短短几天灿烂生命的泰樱。
两年没见,与小刘,回到了最熟悉的巴厘岛,在这里呆过的日子,足以媲美用来走过欧洲几国所需的时间,今年,隔了九个月,又快与这个岛屿见面了。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一份懒人午餐
隔了几年没弄的意大利面,今天就要粉墨登场。
前几年在烟草公司上班时的友族同事,偏爱西餐。由于经济情况不允许,不能常常携带一家大小上西餐厅,唯有在家研究食谱节约开支。而意面,也是她常煮的面食。
三年前由她授课,自然也学了不少小贴士。
先在用来煮软面条的水里放一些盐,就可把面条变软的时间减半。
再来把一小块奶油放在刚从锅里捞上来热腾腾的面条上,可以让香味渗透面条间。
我这健忘的懒人竟然记错了而把奶油当食油用来炒香碎肉块。
经妹提醒买棵极富营养的西兰菜花来当配食,而我顺便用来当点缀。
看,一碟满有卖相的懒人午餐准备好了。。。下一次定会煮得更好!
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
零六年篇 :巴厘岛有多大 ?(五)
虽然这是旅伴第二次登上同一个火山,并没有因为我们女生为美景欢呼而为之所动,在他心里,更想登的是Lombok岛的Mt Rinjani(3726米高)。在那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火山口湖,称为Segara Anak,而且登上山顶会是更艰难的行程,而我们只需要坐上渡轮过个海峡,就能到达那个他想去征服的地方。我和友人从Batur火山下来,已经累得不行,不过说好整个旅程决定权在他手上,为了做这个决定,他考虑了好久,终于选择放弃,现在回想,还真的好险。不知当时他的考量,有没顾虑到女生有限的体力?
结果我们朝北部的Lovina奔去,那里有黑色的沙滩,还可以出海追逐海豚。
沿着路线,旅伴要Made把车停在Pura Puncak Penulisan,因在庙外树林中的某个角度,可望见Mt Agung 与Mt Batur连成一线的景观,前提是,要登上这巴厘岛最高的庙宇,得爬上约两百多级的石梯。少运动的友人与我在登上这长长的楼梯后,像在伤口撒盐,脚部痛得要命,什么景观也不理了,结果并没有走到更远处,而草草的跑回庙对面的杂货店休息,错过了这美景。


沿途遇见的庙会仪式,小孩们都出来凑热闹了。

.jpg)
零六年篇 :巴厘岛有多大 ?(四)
咖啡加炸香蕉,就是我们凌晨四点登山前充饥的早餐,也是Made带领我们到登山口旁的一家简陋杂货店准备的。还记得,凌晨时分的气候冷到不行,店家还在店外起了一堆火让大家取暖。
上山的山路是越走越陡,路上还有很多大火山石,所以一边走还得小心不给石头绊倒。我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山下的村落离我们越来越远,依稀还见到屋内的灯火隐隐约约的发亮,而大湖,就在脚下。由于之前完全不知行程的编排,所以平时就少运动的我也根本不会在来巴厘岛前去跑步或行山锻炼身体,真的是体力到用时方恨少。旅伴们越爬越快,只为了赶上日出,Made和他的同伴就负责拉另外两个旅伴。而我越是要赶上他们,体力就越不支,这时跟着大队一起上山的当地小伙子,就很友善的伸出救援之手,我在后半段可说是让他给“拉”上山的。一起走的同时,就听到他背后的包包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瓶子碰撞的声音,真的感到不解,不过因全力作战也没理了。
终于到了望日出的小屋了,上到这里只差没晕倒,还需要坐一旁喘气回神,毕竟在约两小时内就登上了海拔1717m的火山,对平时不运动的我是个记录。眼前的风景,是需要经过体力与意志力交战得来的,而我的相机,偏偏选择这时候开了个大玩笑失灵了,望着眼前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却没有用武之地,唯有接受事实,靠旅伴的相机记录影像。
天开始亮了起来,鸟瞰火山湖的风景太棒了!

身后黑黑一大片是火山熔岩凝结而成的火山沙石。
天已亮了,山上每个人都陆续下山,拉我上山的小伙子就开始向我兜售包包里的可乐,原来他们每天跟着向导和登山客上山,只为了在山上兜售扛上来的汽水。之后去了中南半岛几个国家,发觉通常靠这类工作为生的,只要锁定体力较差的亚洲女性,在沿途拉她们一把,当到达目的地后这些女生都会为了表示感激而向他们购买些商品。而我也不例外,只是,在用尽体力,在这冷冷的山上,一杯热饮的需要是多过于汽水吧,只有老外才会在这时候想要喝汽水的。原本打算给些小费却不想带走汽水,但Made说他们一向不会只拿钱物品是肯定交给旅客。忘了付了多少钱,我把对我来说是重量负担的汽水让给Made喝。
Made接着带我们到一个微微喷烟的火山口看看,有硫磺的味道,还进了个山洞,据说当地人相信这里的灵气,很多时候会有人在里面修行。而Made也要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洞里水滴和呼吸的声音。过了不久,我们便离开山洞,要开始下山了。
面壁思过?不不不,大家在感受山壁发出来的蒸气呢!
为了避开之前上来时满陡的山路,Made带领我们绕道而行,足足走了约三个多小时才到山下。刚开始是一大片高山草地,没什么难度,Made半途还可以把已经准备好的鸡蛋放进几个喷着热气的小石缝里蒸熟让大家充饥。他说吃了用火山热气蒸熟的蛋,是可以加倍体力的,也很奇怪,就靠这粒熟蛋让我们可再行走三小时,也有说因前一晚泡的温泉,让我们消除疲劳养精蓄锐。。
山路是肯定没一条好走的,越走也是越陡,只是范围比较阔而已,望着眼前的绵延下山小径叹气,顽皮的Made却不让我有机会思考,把手一抓带着我从高处沿着布满厚厚又软绵棉的火山灰路跑下了一大段,而我就像坐过山车那样,边跑边喊,好处是不一会儿就越过了需要慢慢行走的一大段路。脚,真的是越来越痛。。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零六年篇 :巴厘岛有多大 ?(三)
载我们到火山脚下湖边旅舍的,就是第二天带领我们上山的登山向导,旅伴于前一年登山认识的朋友。
根据登山协会的规定,登山客都是由协会分发给向导们,以确定各个向导都有平均的收入分配。而我们的向导Made,自愿减低带队所得收费,只为了要求可以再带旅伴上山。
托他的福,让这一次的登山经历,变得十分不一样。
为了让我们不用呆呆的等待入夜,来自当地的Made,势必让我们尽兴而归。夜晚的火山脚下,是那么的寒冷,Made说最好是在湖边搞个烧烤,鱼就由他搞定。等待他载我们去烧烤的当儿,无聊的坐在旅舍面湖的方向,竟然还可见到月亮于另一山边慢慢的升出来。Made匆匆到来,带着一脸亏欠告诉我们找不到鱼,所以湖边烧烤被逼取消了。看着我们几个失望的样子,他安慰的说还有下一场,就是大概十点时分当地居民都陆续回家时带我们去湖边浸天然温泉。
外面一片漆黑,坐着Made的残旧旅行车,转了好多个弯,才到了一个叫Toya Bungkah的村落。大家走到靠近湖边的一个流水处,就是火山泉水的泉眼,而脚下是黑漆漆的湖水,Made要我们把外套退下,好让一早有备而来穿着泳衣的我们可以好好的享受温泉浴。几个旅伴们没有顾虑就坐了下去,而我只敢坐在湖边把双腿浸着热热的泉水,看着黑黑的(当然黑因为当时是夜晚又没灯)的湖水,在怀疑是否干净,但禁不起旅伴一再的告知非常舒服,终于股起勇气整个人坐在湖水中。天气是冷得要命,而我们下半身则是热的,由开始把热水往身体拍取暖,到后来豁出去整个身体都睡下,整个过程虽然事隔几年都还历历在目。由于是天然的湖边温泉,湖底都是一粒粒的石头,所以睡下去时会让石头都刮到身体,但丝毫不损我们的兴致。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打开信箱
霎那间是有那么一点的感动。
前工作伙伴告知将去东京出差,我要他在那里给我寄上明信片,只因为喜欢收集从国外寄来的卡,还有贴在卡上的邮票,加上印有当地的邮籤。
一如往常,他没有给以承诺。为了不给他添麻烦,我说如果在机场找不到邮局的话,就放弃好了。
明信片是这样写的(翻译自英文):
“今天是我在东京的最后一天,直至夜晚十一点,还是没法找到邮局。多么幸运的在一间快打烊的书局里买到这张明信片,哈!
这是其中一座我独自回酒店时常经过的桥(注:卡上的),如果你能亲眼见到它的话,就能够体会它有多美。”
谢谢你,寻找的那份心意。
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新住户
不知现有的住户,有没趁夜里屋主睡了时,悄悄的告诉新来的邻居,可要担心点,这里的环境,一向都是要抱着顽固求生的意志力,才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而住了一年多的它们,就是侥幸生存下来的一群。
逃不过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去年带回来的一批多肉植物,已经向天国报到,连号称容易种植的鸡蛋花树也给我送上西天。小刘说不知这批新来的花草,会不会对自己之后的命运而感到悲哀,住同一单位但不同楼层的花草达人妹说这里露台没有全日照,不适合种会开花的植物。
而我只是,在周五离开公司时,发现门前的几棵鸡蛋花树开得特别灿烂,那种感觉真好,很像春天来了的感觉,适合现在心情的我。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心理测验
是年纪大了吗?之前的干劲都到哪里去了?还是需要一个可以领导自己,向前冲刺,迈进的能量?
第一次玩Facebook的心理测验,是超准的!
“Lip 剛玩完了 【心靈塔羅測驗】最近的你適合去哪旅行? 心理測驗,結果是 心靈開闊西藏行 - 教宗 THE HIEROPHANT:
表示你是一個需要高度智慧與溝通帶領組織的人,在最近是需要一個機會好好的來淨化心靈,找到能量找到愛,提昇更高的靈性智慧時間已經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純真的相信與自然的融合,會讓每天都在城市中的你,在潛意識內相當激動和澎湃,這一切又都只有你放空並用心去體會所有的一切才會有的感受。到了西藏高原上面感受到一日四季的氣候,看一眼一望無際的天然牧場心靈都得到解放了,每個可愛天真藏族孩子的粉紅笑臉,會讓你相信這天真的眼神與思維,讓你進入一種簡單與信任的狀態,喝杯藏人所準備的【酥油茶】,感受一下他們的簡樸生活吧!就決定來一趟樸實、自然、神聖的心靈開闊西藏行!”
西藏太远了,而且没有太长的时间去探索,看来一次的回乡之旅事在必行,就让美丽的海岸赐予我能量!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梵蒂冈瑞士护卫 Swiss Guard
好几年没踏入戏院,看完了这部电影,固然对一些到过的教堂与景点感到熟悉,但印象最深刻的,是身穿黄蓝红三色军服的瑞士护卫。
还记得身在梵蒂冈时,对穿黄蓝红军服的护卫印象,是拦住几个冒失的游客,阻挡他们进入到禁区内拍照片。以下的照片,还是我偷偷拍下的呢,其它游客也给那华丽服装所吸引纷纷拍照,让护卫大哥给训话,说没经过允许就偷拍。
“位于罗马的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在这座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的城中之国,却驻扎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军队--教廷瑞士护卫队。
勇敢与忠诚-教廷护卫队的品格
瑞士士兵被教皇选中作为教廷护卫,并非出于偶然。漫长的中世纪时代,瑞士人就以他们的勇敢、高尚品质和忠诚而扬名欧洲。许多世纪前,罗马历史学家塔西图(Tacitus)就曾说过,“海尔维蒂亚人(瑞士人的别称)是一个战士的民族,因他们的战士的价值而闻名(The Helvetians are a people of warriors, famous for the valour of their soldiers)”。
瑞士建国之初,人口相对其由仅几个州组成的狭小国土而言显得异常庞大,加入雇佣军便成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出路之一。当时的瑞士雇佣军以它优秀的战术和士兵,成为欧洲最精良的部队,在德国、意大利、法国为当地政府而战。
1506年1月22日,日落时分,一支由150名瑞士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卡斯帕尔·冯·斯勒农上尉(Kasparvon Silenen)的率领下,穿越人民之门(Porta del Popolo)进入教皇驻地梵蒂冈。他们接受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II)的祝福,标志着这支世界上最古老军队的建立。当时教廷的高级神职人员、尤利乌斯二世的指导神甫布克哈德(Jean Burckhardt)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一重要事件。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辩论,这支“上帝的仆人”护卫队才正式进驻梵蒂冈。500年后的今天,他们仍然在保护着教廷的安危,恪守其效忠教皇的誓言。
1527年5月,查理五世的军队突然闯入罗马,教廷护卫队的189名瑞士浴血奋战,誓死保护教皇克莱蒙七世(Clement VII)。5月6日,查理五世的军队洗劫了整个罗马,并前往亵渎圣·皮埃尔(Saint Pierre)大教堂。在保卫通往圣·皮埃尔墓地(Saint Pierre)的楼梯时,瑞士护卫队包括指挥官本人在内的147士兵在主祭坛前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血流成河。只有护送教皇到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的42名护卫逃过一劫。他们用鲜血见证了瑞士护卫的勇敢与忠诚。
为了纪念1527年瑞士护卫队的英勇表现,之后的每年5月6日,护卫队召募的新成员都要在圣·达马索(San Damaso)庭院聆听护卫队的辅导神甫用德文宣读效忠誓言。这一天也就成为护卫队的效忠宣誓日。
“我宣誓效忠教皇及他的合法继任者;我将为我的职责倾尽全力,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当教皇职位空缺时,我将为红衣主教团履行同一职责。我还承诺效忠于我的指挥官和其他上司,遵守他们的指令。我发誓为荣誉而战。”
入选护卫队的条件
瑞士护卫队的士兵几乎清一色是出生在瑞士卢森省(Lucerne)、圣卡尔省(Saint Gll)、瓦莱省(Valais)的瑞士公民。要参加这支历史悠久而辉煌的军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为瑞士公民;
- 为天主教信徒;
- 有良好道德背景;
- 曾参加过瑞士军事学校;
- 年龄在19至30岁之间;
- 身高至少为174厘米;
- 未婚;
- 拥有技校或高中文凭。
每年大约有三十名左右新兵会获准加入教廷护卫队。他们的服役期限为两年,每月领取1200瑞士欧元的净收入。过去,他们是免费服役,只有食品供给而已。每年5月6日的新兵宣誓都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天聚集在圣·达马索广场(St. Damaso Courtyard)上的除了教廷成员,还有瑞士的国家和军事首脑,新兵的亲友也会被邀请出席。典礼上,每位新兵都需单独进行宣誓,他们左手握住队旗,右手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以示三位一体。目前护卫队由110名男性组成,其中6名军官,26名下级军官及78名普通士兵。
护卫队的职责
瑞士护卫队的主要职责为把守教廷各入口。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参加站岗值勤,他们负责守卫包括大马色广场、八色庭园(Belvedere Courtyard)、政府大门、教堂入口、教皇私人公寓等在内的教廷重地,及出入梵蒂冈的各关口。除此之外,在教皇接受外国国家首脑访问、接见信徒时,还负责维持治安。教皇出访外国时,也会有他们中的精英陪同保护。
护卫们每天还要进行军事操练和宗教学习,并参加鼓乐、合唱等训练,及团体性体育运动。
护卫队的每个新士兵都会继承一个2.3米长的战戟、和一把短刀。必须双手握的巨剑只有两位掌旗兵才能配备。每位士兵都有一个护胸甲和一个边沿上翘的高顶头盔,上面装饰着山鸡或是鹭鸶的羽毛,头盔上还刻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家族的徽章。
新兵进入护卫队后,就会领到一套华丽的黄蓝红三色军服,和一件日常穿着的蓝色制服。由于黄蓝红是意大利梅迪契家族的颜色,所以有人传说这套服装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但实际上,这套军服是由1910至1921年间任指挥官的雷蓬(Jules Repond)在原有军服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是受到拉斐尔留下的壁画的影响,三色衣配以白色领口和手套,显得典雅而庄重。旧军服被回收后加以销毁,以防被人贩卖。
护卫服役期间允许有私生活,但不能携女伴回营房,而须独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