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青岛。啤酒

我以为,青岛啤酒,一定得在青岛才找得到,结果,一直都没机会在这里品尝青岛啤酒。反而。。。

山东日照晚餐少不了的青岛啤酒

去到苏州,还是要点青岛啤酒

自知不是喝啤酒的“kaki”,但既然去到山东,当然非得尝尝此啤酒不可。

辛辛苦苦从青岛扛了几罐啤酒回来,姐夫竟然说本地“巨人”也有卖,气死我了。 可是,喝青岛啤酒,终究要在当地,或山东地区,才对味的呀!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青岛。奇观

青岛除了啤酒著名,也是拍摄婚照胜地,由于拥有欧陆风情,又难得是大陆里临海地区,所以备受即将新婚的情侣喜爱。

只是,当时身在八大关附近的海边,望着这一大群人旁若无人的各自摆pose让摄影师照相,还真的怀疑拍摄效果。当天没有阳光普照,难得遇上的雾季冷风就吹得我差点病倒,可怜新娘子们还要穿着露肩婚纱对镜头强颜欢笑,这些应该都不是本地人吧,来到青岛只想为自己留下美美的婚照。。。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青岛。梦

对欧洲那份热爱与渴望,原来从青少年就开始萌芽。

中学时期,常为阅读了当时少数背包客的文章发梦,青岛,是其中一个梦,可以带我接近欧洲的一个梦。

文章里都说,这个德国殖民地,曾为青岛进行德国式城市规划,所以在一些地方,拥有欧陆式的古老别墅,红屋顶房子林立,站在高处瞻望,犹如是身在德国,欧陆。

当时的我常想,长大后学会赚钱,一定要到这地方看看,圆我的欧洲梦。。

后来没想到,我用尽储蓄,先到了欧洲一趟,又后来,再到欧洲取经,那时候,早把青岛给抛诸脑后。。

更没想到,二游欧洲归来的隔年,出差到山东日照,而青岛,是转机必到点。

青岛,我来了。。。

第一次经青岛而不入,出差行程匆匆,直接由日照去苏州,再从上海回马。我以为,与青岛无缘。

第二次到日照出差,我出尽所能,安排自费到青岛逗留一天,圆了青少年时期的梦。

一个人走在八大关,中山路,试图找到一些欧陆情怀。

只是,如果我先到这里,再去欧洲,感觉就会不一样。又或许,要恰好是秋天时分,配合着慵懒的阳光,慢下来的脚步,就可能感受当年文章里的精髓。青岛,对不起,但是,我们总算也见面了。

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

整个九月

取消了七月的那一趟旅行,没想到,九月初的澳门美食之旅,也因同行同事母亲盲肠炎入院而告吹。如果目的地是钟爱的中南半岛,一定会照原定计划单飞,可是澳门,一个人的住宿费用太贵了,原本打算重游的我,还是算了吧!今年安排的三个旅程,结果只有一个成行,下一次再起飞,一月一日,是落在明年了。

见博友欧游归来,熟悉的地方,惊觉刚好是自己游欧的两周年日,还有满满的记忆没写完呢!得再接再厉!

没有在计划中,突然就决定把跟了我六年的小金换了小白,代价是,接下来几年,不能随便乱花钱,但旅行,一定还要继续。。。。

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北越(八):几十年前的大马?

从没到过越南的我,很多年前听说这个地方,有点像几十年前还在发展中的大马,南越会比北越繁荣许多。我就喜欢感受那种还没让发展与繁荣洪流洗礼的地方,所以先选择了北越,还有那么个吸引着我的沙坝与北河市集。

在大马廉价航空站排队等着上机的我与S就差点让大多数的越南人给淹没,差不多整个班机都是准备回国的越南子民。最难得的是,让我见到了老爸在八十年代初出门常用的占士邦皮箱,现在看来,其实这皮箱也没能装上多少家当。当飞机抵达当地机场时,机上的子民情不自禁的拍手庆祝,离乡背井的他们看来还是满思乡,可看出他们是热爱祖国的。

人家口中像几十年前还在发展中的大马的越南,还真的让我逛得不亦乐乎呢。。。

北越(七):法式情怀

决定要到越南去,还有个私心,那里是法国殖民地,听说留下了不少的法式建筑,还有著名的法国面包,法国甜点。让曾经在巴黎逗留过短短数天的我,好想到这片遗留下法国种种风味,距离马来西亚比较近的中南半岛国,找回一些法国情怀,就是那么一点点,也好。

虽说胡志明市拥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但这一次,我先选择了河内,想要体验北越逐渐繁荣中藏着的宁静、原始。一些人说胡志明市比较“好玩”,河内虽不比胡市繁荣,但却在不同的地区,散发着法国气息、中国式美景,还有越南式的原汁原味传统。

当年游巴黎的遗珠,就是巴黎歌剧院。据说河内市立歌剧院的建筑蓝本就是参考自巴黎歌剧院,本想乘机观赏一场演出,可惜最接近的表演日期,也就是我们回程之日,惟有作罢。

Sofitel Metropole Hanoi外的走廊,有没有令你有置身于欧洲城市的感觉?

位于街边的一座法式建筑
远看与巴黎圣母院有几分相似的圣若瑟教堂,还有附近土黄色的法式房子

法式甜点屋,还有法国面包,这些是在巴黎背包时,那么的遥不可及。。。可惜在河内那几天,并没有想尝试甜点的欲望,现在大叹可惜。而法国面包,在中南半岛,是随手可及的食物。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北越(六):逛逛古街

算一算,在河内的那一个星期,有一半的时间,是花在古街上的。

订的住宿位于古街,再方便不过,喜欢观察古街熙熙攘攘忙着找生意的市民,同样手握地图的背包客,还有坐在五脚基喝啤酒乘凉的老外。

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越南人,一直是我的镜头目标,有些会对着 我笑,有些则把斗笠弄得低低的,最好是让我照不到她们的脸。每一个担子,装的有袜子、内衣,塑胶容器,蔬菜,拜神香料等等等等,满满的都是整个家庭的负担。

这里的流动花贩,篮子里卖的多数是百合,通常店家会买来供奉店里的神佛。
古街里各式各样的商店,都让我们逛得不亦乐乎。还发现,之前在暹粒看到的许多手工刺绣包包,竟然是从这里入口的。

早午晚餐都在这里解决,最喜欢的是清清的面条汤。
就这样用了在河内的大半时间,什么文武庙也没进,胡志明纪念馆没去,也买不到水上木偶票。。。

那几天在古街穷追不舍的流动花贩身影